昆山市交通工程試驗檢測中心有限公司
地址:昆山市開發(fā)區(qū)南浜路688號電話:0512-57725216
傳真:0512-57725216
摘要:從“哪吒”系列到“封神”系列,近幾年,一批改編自古典小說《封神演義》的電影可謂備受矚目。那么,小說中常提到的“封神榜”到底是何含義?
鏈接:
https://news.gmw.cn/2025-02/21/content_37862522.htm
來源:光明網
實際上,在小說里,封神榜被設定為武王伐紂戰(zhàn)爭的封神名單,姜子牙負責對正反雙方死難將士的魂魄進行重組,將他們分封到雷部、火部、瘟部、斗部、水部、財部、痘部、太歲部等八部正神之中,讓他們重新“上崗”,協(xié)助昊天上帝掌管世界秩序,糾察人間善惡,檢舉三界功行。但上榜名單是預先圈定好的,姜子牙只是個宣榜祭司,故事角色的行為善惡,并不會改變榜單名次和個人命運。那么,這份榜單在故事中還有什么意義呢?
傳統(tǒng)民間故事多是單一主人公的短故事,說書人若要將這些短故事敷演成長篇評話,就需要有一根繩子,將眾多同類故事“捆”到一起。早期的長篇評話,許多脫胎于“英雄結義”故事,如“桃園三結義”“五虎將”之類,通過結義把不同的英雄故事“結”到一起。宋末元初的“宋江三十六人贊”,將這種小規(guī)模的小結義模式推向了集團式的大結義模式,原本分散的英雄個體,被三十六人榜單捆綁在一個英雄集團之中。原本互相獨立的武松故事和燕青故事,因為這樣的榜單,就被捆綁在一起,聽眾只有聽完了這三十六人的故事,才算“集齊全套”。
宋元開始,結義故事日益流行。據元雜劇《壽亭侯怒斬關平》記載,關羽等五虎將各有一子,仿照桃園結義模式,五子結義,同往征討江夏張虎。結義故事的極致發(fā)展,就是“石碣”形式的三十六天罡、七十二地煞大結義,正如梁山眾頭領所稱:“天地之意,物理數定,誰敢違拗!”但是,從人物關系多樣性的角度來看,在這種大結義的大名單中,人與人之間很難保持同一種“手足”關系。朱仝和李逵就是一對冤家,正如朱仝說:“若有黑旋風時,我死也不上山去!”所以說,梁山好漢的結義,是“物理數定”的硬結義,很難維持“三結義”同生共死的情感內涵。
很多人會將封神榜“榜上有名”理解成“金榜題名”,但封神榜還真不是什么好榜。書中說到正方(西岐)哪吒與反方(朝歌)張桂芳交戰(zhàn)時,旁白稱:“一個是蓮花化身靈珠子,一個是封神榜上一喪門。”正方陸壓道人咒罵反方余元時也說:“你逆天行事,天理難容,況你是封神榜上之人,我不過代天行罰。”即便提到反方忠臣聞太師,書中也稱其“無福成仙稱道德,封神榜上列其身”。由此可見,名列封神榜并非幸事。
無論從歷史形成還是現實功能來說,封神榜都有其實在意義,但從故事結構的角度來看,《封神演義》即使完全不提封神榜,也絲毫不會影響武王伐紂戰(zhàn)爭的整體敘事。因此,電影《封神》淡化了封神榜作為“名單”的性質,增加了一個新的設定:“封神榜只能由天下共主開啟。”這樣一來,電影故事就賦予了封神榜“問鼎天下共主”的神圣功能,啟動了正邪雙方的奪榜之爭。從故事學的角度來看,這一設定無疑是成功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