昆山市交通工程試驗檢測中心有限公司
地址:昆山市開發區南浜路688號電話:0512-57725216
傳真:0512-57725216
摘要:10月3日,一篇針對某女演員的評論文章《低俗炒作博眼球,爆“瓜”文化不可取》在網上傳播,因文章頁面帶有“人民網”標識,部分網友認為是官媒發聲,紛紛轉發。而真相令人大跌眼鏡:經警方調查,該文章系不法人員假冒媒體名義杜撰,傳至網絡。其實,“仿冒正規網站”并非偶發事件。新京報記者多方采訪調查發現,這背后是一項成熟的“產業”:客戶支付幾百至幾千元的費用,無需提供任何個人身份信息、無需備案,技術人員即可按照客戶需求制作違規網站。
來源:光明網
鏈接:
https://guancha.gmw.cn/2024-10/15/content_37615831.htm
假冒、山寨網站,其實早就有之。此番因為一篇假評論而牽出假網站,再次證明克隆網站這門黑灰生意依然未絕跡。而隨著技術的進步,假網站的制作成本越來越低,還原度越來越高,這說明打擊、防范假網站的任務其實更重了。
對假網站的打擊,的確存在一定難度。如這類網站服務器常位于境外,且往往針對特定主體定向傳播,隱蔽性強,極易逃避監管。但是,這并不意味著就只能任其發展。
首先,假網站的分布有規律可循。如從調查看,電商及政務網站是仿冒網站的“重災區”,尤其是帶有查驗證書功能的官方網站,如涉及就學、考試報名,就業、職稱評審等民生領域的政務網站就是仿冒的重點對象。那么,相關存在被仿冒高風險的網站主體,就應該加大監測力度,并及時將發現的假冒網站信息共享給相關部門進行協同處理。同時,相關部門也要針對各類舉報線索進行順藤摸瓜。畢竟,假網站泛濫對應的是相當數量的受騙者,如果能根據受騙者的反饋,加以及時跟進處理和公開曝光,想必其生存空間也就沒那么大。
當然,更重要的是,假冒網站因為技術的進步而更猖獗,那么,在防范和打擊上也要注重“以其人之道,還治其人之身”,多向技術借力。如有專家所指出,搜索引擎應加大對官方、權威信息的展示推動力度,對于疑似仿冒網站做分類提醒。畢竟,搜索引擎充當著信息入口的角色,如果一些山寨網站失去被展示和被搜索出來的可能性,自然也就難以興風作浪。另外,一些山寨網站從“人眼”看起來足以以假亂真,但是,借助AI技術綜合域名地址與備案信息等實現精準識別,或者通過頁面信息的高度雷同,來提醒消費者注意識別,在理論上是可行的。這方面,關鍵還是需要相關平臺加大技術的研發投入力度。
假網站的危害性不容小覷。它可能導致財產損失和個人信息泄露,而且,如果高風險作業人員通過仿冒網站購買、查驗偽造的專業技術證書并上崗,會埋下重大事故隱患。此外,這類網站的猖獗也會給公眾帶來困擾,損害媒體、政府的公信力。但是,在治理上也要避免形成“公地悲劇”,即還是要通過明確各方的打擊和預防責任來提升治理的動力。當責任邊界明晰了,治理能力的提升,才不至于陷入“知易行難”的尷尬。